云南牟定县:“技”“数”赋能 构建“智”富之梦
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线上合同签订、病虫害识别防治,一台电脑,就可以通过卫星遥感实现终端监测,一架无人机,就可以实现农药喷洒无障碍,一群烤房,就能让日子更红火......
在云南省牟定县,随着产业强县、数字赋能的深入推进,一个个以“技”之名构建“智”富之梦的措施落地开花,转化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小小程序,升级转型的大跳板。
“这是我今年在这平台上下的治虫害药物订单,对比了,和我去店里买的是一样的。这个更方便的是合作社直接送到田头了,不用自己跑,几分钟就搞定了。”陈兴华熟练地操作着手机上的“香叶智农”小程序,嘴角挂满了笑意。
陈兴华展示的正是今年楚雄州推广实行的“香叶智农”数字化小程序。小程序以便农利农为核心,开发了具有政策技术知识学习,合同签订应用,线上商城,线上劳务服务等功能,以“数据链”延伸“服务链”,用互联网大数据为产业添“智”赋能。
“我家离烟叶站有点距离,以前签合同都是要花半天时间去现场签,今年在手机上就签好了,不用跑来跑去,还可以随时打开看合同上的各种补贴项目。”说起烟叶合同的签订,家住桃苴苏家村的苏开富很有感触。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今年全县采用北斗采集的基本烟田地块信息累计11.27万亩,完成了种烟田块的地块绑定工作,实实在在把田块搬到了线上数据库,通过精准监测把办公室更精确搬到有需要的田块里。
“还有这个小东西,特别实用”,聊起用手机种烟,陈兴华很激动地打开了另一个小程序——病虫害防治。“我检测过很多次了,也和技术员说的对比了,基本是一样的,前两天烟田里有些叶片得的就是白化病了,手机拍照识别一下就出来了,这换着以前要跑去问技术员,或者卖农药的人,现在有个手机自己就能弄了。”这对家里一共种有一百二十多亩烟的陈兴华一家来说,可省去了不少烟田病虫害防治管理的功夫。
随着“一部手机种好烟”数字化服务平台的推进,在陈兴华两口子收入的直接红利刺激下,女儿、女婿也从福建打工的地方回来了,小两口跟着父亲学起了种植和管理的技术,在父亲的鼓励下,小两口大胆尝试,今年一下子就种了七十亩。“以前在福建打工挣多少用多少,消费也高,一年下来都攒不下几个钱,如今回家反而能攒下钱来。”他们介绍着,羞涩中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小小无人机,减工降本添新翼。
万里晴空下,“飞手”宋建彬带着徒弟正在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十多分钟后,近20亩的烟田就喷洒完了。“开始只是觉得无人机模型好玩,后来看到无人机植保的需求前景,2019年买了第一台无人机,就用来为村民打农药。”说起无人机,这位三十多岁的无人机“飞手”眼睛里光彩熠熠。
“最怕就是人工打药,工人难请不说还费时,现在一小架飞机几小时就轻松搞定了!”说起打农药这事儿,家住余丁村委会的果明感触颇深。
相比传统的人工农药喷洒,无人机植保飞防的优势不言而喻,尤其是像今年阴雨天气多的年份。无人机植保不仅效率高,安全性好,喷洒均匀,而且药水渗透力强,覆盖面广,防治效果更好。
小小飞机,解放了几代背着药瓶打药的农人肩膀,也为智慧数字农业建设再添羽翼。
强基固本,致富有方幸福多。
牟定县在以技“数”赋能,发展核心优势产业同时,整合烟草、乡村振兴等资金推动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大力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我们余丁今年新建的这40座烤房,预计能给我们村集体增加十万左右的收入,下步,我们将把这些资金用于村集体道路、垃圾池建设……”余丁村委会刘有东兴奋的介绍着。
电烤房建设是牟定县乡村振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依托,同时附加的冷库等仓储新功能又为村民产业壮大发展提供了信心和保障。
“这么大的地方,我们都约好了以后晚饭吃后来跳脚,谁家办个喜事儿的也不愁没地儿咯。”村民普正元摸着两岁半小孙子的脑袋儿乐呵呵说道。
以“技”之名构建“智”富之梦,大抵就是用科技、技术铺设乡村现代农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之路,让群众的担子、麻烦减少了,休闲致富的路子更宽了,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实实在在更高了。(通讯员 李重庆)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